当前位置:首页 >> 县区 >> 恩阳区

恩阳区:摘“帽”不摘责,驻村帮扶持续发力

来源:巴中日报 聂菠 李林蔓 记者 苏建 2019-07-03 09:13

  2018年8月,省政府批准恩阳区等15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恩阳区委书记梁津华语气坚定:恩阳区绝不能一脱了之、一摘了之,广大干群要更加苦干实干,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确保脱贫攻坚实现再战再捷。
  政策不变、队伍不散、力度不减,“摘帽”以后,恩阳区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帮扶举措更加有力,要素保障更加有力,指导督促更加有力,为巩固成果、深化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压担子、聚合力 拉紧责任链条
  “今年驻村帮扶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恩阳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恩阳区经过不懈努力,实现了7.9万贫困人口脱贫、114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0.6%。虽然已经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但目前仍有6个贫困村未退出、3239名贫困人口未脱贫,且脱贫成果需要继续巩固提升。作为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管道”,驻村帮扶工作软不得、松不得。
  为啃下“硬骨头”,全区“五个一”“三个一”帮扶力量于年初分村分户制定帮扶规划,务实帮扶举措,做到了目标任务到乡、到村、到户、到人。
  区级领导率先垂范,既掌“军中帐”运筹帷幄,又到第一线冲锋陷阵,每月召开1次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每周至少2-3天到挂联贫困村蹲点督导,不定期组织专门人员开展督查暗访,全面排查“五个一”帮扶、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产业发展、贫困户内生动力、侵害群众利益等方面工作存在的问题,确保立查立改;帮扶单位负责人靠实责任,带领班子成员每月轮流到帮扶贫困村督促调研,充分发挥部门资源优势,围绕交通、产业、就业、健康、教育等方面,在精准施策上出硬招、下狠劲;帮扶干部主动作为,每月到贫困户家中开展帮扶工作4次以上,真心实意与群众想在一起、苦在一起、干在一起。
  全区上下形成了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大扶贫格局。
  “衡量脱贫攻坚成效,关键要看能否做到不返贫,而做到不返贫,就要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可持续,虽然贫困区的帽子摘了,但责任不能摘。”恩阳区委副书记杨毅表示。
  强队伍、重管理 加大帮扶力度
  驻村干部是脱贫攻坚中的“尖刀班”“排头兵”。2018年,恩阳区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实15个市级帮扶单位、75个区级帮扶单位,选派390名驻村第一书记、238名驻村工作队员到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带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脱贫奔康。今年,在原有帮扶力量基础上,该区结合期满集中轮换和机构改革,对全区帮扶力量的履职能力、工作情况、帮扶成效进行综合研判,调整帮扶单位9个,调整轮换驻村第一书记20名、驻村工作队员46名,确保了帮扶队伍稳定,帮扶力量进一步强化。
  不仅如此,该区严格落实系列文件,建立健全驻村工作队工作例会、考勤管理、教育培训、督查考核等制度;通过举办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培训班、现场交流会等方式,实现驻村干部全覆盖、“菜单式”、“个性化”精准培训;落实驻村工作队每年6万元的工作经费,设立200万元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关爱救助基金和100万元风险保障基金,人均购买保额50万元的人身意外险;整合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区脱贫办、区扶贫移民局等单位督查力量,常态化、无死角对驻村工作队的工作轨迹、落实任务情况等进行暗访督查,对工作履职不力、帮扶成效不明显的严肃问责,确保驻村干部人到位、心到位、干到位、扶到位。
  “帮扶力量更强了,督查力度更大了,保障措施更多了,更加督促我们俯下身子、全力以赴做好驻村工作,干出成效。”双胜镇东山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杨超龄说。
  抓机遇、谋长远 助力乡村振兴
  一大早,村民李大婶就来到离家不远的生态草莓基地,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该草莓基地位于观音井镇万寿村,在第一书记和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万寿村因地制宜,引进三棵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长寿文化为支撑,发展集特优水果、生态水产、畜禽养殖及养生、水上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康养产业,精心打造“四园四馆一中心”,实现农旅融合发展,带动本地就业人员2000余人,万寿村也于2016年顺利退出贫困村。如今,一年四季独具风情的田园野趣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体验观光。
  “脱贫之后,我们不能就此停步,要立足生态农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振兴。”万寿村第一书记周江说。
  脱贫致富如何做到可持续?摘帽后的恩阳给出答案:在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符合恩阳实际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作为全省首批22个乡村振兴规划试点县(区)之一,恩阳区抢抓机遇,以乡村振兴为统揽,兴园区、建基地、深融合、重改革,大力实施五大振兴,加快发展“恩阳产、恩阳造、恩阳游”,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同时,将驻村帮扶工作纳入到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宏伟蓝图中,大力实施乡村干部提升工程,积极把乡村振兴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选派到扶贫一线,着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农村干部队伍,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摘帽不是脱贫攻坚的终点,而是乡村振兴的起点,身处农村一线,我们要切实扛起责任、苦干实干,让农民群众‘富’起来,村集体经济‘壮’起来,努力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柳林镇桅杆垭村第一书记陈勇表示。
  转观念、育新风 增强致富信心
  青木镇平桥村的顺利脱贫退出,让第一书记常春既兴奋又自豪。然而,脱贫之后,仍然存在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自我发展意识不强等问题,这又让她陷入了苦恼。
  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党委政府的主导,但更要依靠贫困群众的主体力量。为改变群众“等、靠、要”思想,常春依靠党建促脱贫,充分运用院坝会、田坎会、好家风评选活动等,大力选树致富先进典型,引导群众走出了一条勤劳致富的长效扶贫路。如今的平桥村,蜜柚、西瓜、辣椒等增收产业遍地开花,还涌现出以高平庆、朱功程等贫困户为典型的种养示范户。
  以争当贫困户为耻、观念落后为耻、懒惰为耻、等靠要为耻,才能激发贫困户自我发展、自主脱贫的动力。恩阳区发挥第一书记的教育引导作用,依托远程教育、农民夜校、老年干部协会等平台,大力开展“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主题教育活动,着力培育贫困群众感恩意识、法纪意识、卫生意识、新风意识、自强意识,引导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同时,在农村家庭中开展星级示范户创建活动,大力举办“乡村大讲堂”,组织勤劳致富、见义勇为、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的模范代表巡回宣讲,让“懒惰致贫可耻、勤劳致富光荣”厚植人心。
  “我们把贫困户身边的典型挖掘出来,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恩阳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改变群众观念,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才能真正斩断“穷根”。
  思想变了,观念新了,致富奔康的办法自然多了。恩阳区通过农民夜校、乡村大讲堂等,让身边人讲身边事、致富能人传经送宝,增添群众致富信心,持续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帮助贫困群众提升就业创业技能。许多贫困群众看了听了后就坐不住了,不等不靠自己干了起来。
  脱贫奔康,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摘掉穷帽的恩阳区,脱贫攻坚并未止步,驻村帮扶并未歇脚,在扶贫一线,全区各级党员干部与贫困群众携手并肩,脱贫奔康鏖战正酣。(聂菠 李林蔓 记者 苏建)
  原标题:恩阳区:摘“帽”不摘责,驻村帮扶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