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人物

李德斌的从医故事:用良心为百姓健康服务

来源:巴中日报 李建军 2020-08-20 16:54

  医师名片

  李德斌:平昌县土兴镇碧玉村(原玛瑙村乡村医生。由他撰写的《母子系统保健三字经》得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认可和推广;被原卫生部授予“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被原市卫计委评为“巴山名医”。

  在平昌县土兴镇,只要一提起碧玉村(原玛瑙村)村医李德斌这个人,人们都会说:“他可是我们这里的名人呀。”未见其人,先闻其名。就是这样一位乡村医生,36年来,始终扎根在最基层的偏僻山乡,用一颗赤诚之心,护佑着当地百姓的健康。

  扎根山村坚守清贫36年

  高中毕业时,邻居一孕妇难产,村民卸下一块门板抬着滴血的孕妇在山间羊肠小道艰难地奔向医院,但后来因失血过多母子双亡。这一悲惨的事件让李德斌清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读卫校,当医生,为老乡解除病痛。

  卫校毕业后,李德斌回到家乡当起了村医。李德斌始终坚持“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初心,在泥泞的山间小道穿梭了30多年,护佑着村民的健康。

  2007年的一个雨夜,老人李如山突然出现在村卫生室门口,迎着寒风瑟瑟发抖。李德斌赶紧把老人扶进屋,端热水,提火炉,问病情,细心用药,忙了整整一夜,病情却不见好转,于是建议老人到县城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你没有钱,我先给你垫上。”次日,李德斌带上原本给孩子准备的几百元生活费,顶着雨把老人送到了县医院,被诊断为直肠癌晚期。在老人休养期间,他多次带着营养品探望,上门精心为老人免费护理,陪老人聊天解闷。老人去世后,留下双目失明的妻子,李德斌又当起了老婆婆的家庭医生。

  过去群众的生活都很清苦,看病拿不出钱是常有的事。一次十几块、几十块甚至几百块,这些年来,群众就医欠账达数万元。“我从来没有想过通过给群众治病来赚钱,只要患者恢复健康,我的精神和内心就获得了巨大满足。”李德斌说。

  村民李德华因脊柱弯曲压迫神经导致左腿萎缩趋于瘫痪,多次治疗效果欠佳,已经放弃。李德斌对其反复劝说并亲自护送至上级医院治疗,李德华治愈并恢复了正常劳动能力。提起李德斌,李德华总是道不尽的感激。

  李德斌的医德医术深受当地群众好评。一些民营医院向他抛来了“橄榄枝”,还有领导让他当村干部,有亲戚朋友劝他下海做生意……他断然拒绝了这些“诱惑”。“作为一名基层医疗工作者,要耐得住清贫,懂得知足。”李德斌总是这样说。

  护航百姓健康始终如一

  身为乡村医生,李德斌深知做好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性。他带头大力宣传“十免四补助”等健康扶贫政策,经常到贫困人口家中提供免费健康服务,为体弱多病、瘫痪在床和特别困难患者提供日用品及粮油,主动上门为无依无靠患者端茶、送饭、挑水等,为个别特困户捐赠现金……

  为了让村里的孕妇在紧急时刻求助有望,在李德斌的倡议下,专门成立了孕产妇急救护送队,给每个孕产妇发放了急救名片。“儿媳妇怀宝宝,懂科学危害小,产前查最重要……”在多年工作积累中,由他撰写的《母子系统保健三字经》得到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认可和推广。如今,这些顺口溜还在玛瑙村及周边村社传唱。20多年来,全村从未出现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的现象。

  为保障村民身心健康,提高村民的卫生意识,李德斌发起成立“村级卫生文明劝导队”“环境综合保洁组”“文明戒烟劝导队”及“重、难、慢病慈善协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健康教育、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如今,在村民房前屋后很难见到白色垃圾及杂草,全村吸烟人数大幅度下降。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李德斌始终坚守岗位,对辖区所有输入人员及接触者进行摸排并体温监测,督导村民每天三次消毒,并大力宣传防疫知识,得到了村民的称赞。

  2010年,李德斌被原卫生部授予“全国优秀乡村医生”;2013年被市委宣传部授予“巴山健康卫士”;2014年被省文明办评为“四川好人”;2017年8月被原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人社部授予“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劳动模范”;2018年,被原市卫计委评为“巴山名医”,被评为平昌县“优秀医师”。

  “当村医收入不多,但我会一如既往地坚守岗位,用自己的知识和良心为老百姓的健康服务。”面对未来,今年56岁的李德斌依旧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