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人物

【青春不一young】陈桂均:“85后”新农人 探索互联网+蜂业新道路

来源:四川新闻网 陈珮云 2022-05-10 10:01

    沿着巴中市巴州区三江镇民主村村道一直往山下走,一个不起眼的小院子里,整齐地码着一堆矮墙般的蜂箱,一个男人正掀开盖子做检查。

陈桂均

       这是陈桂均的新基地,随着业务的升级,他想在三江打造一个完整的蜂业产业链。“这里以后会是集蜜蜂养殖、蜂蜜生产加工、商品包装和直播电商于一体的产业园。”看着这个初具规模的基地,陈桂均眼中满是期待。

  养蜂二十年 自信源于技术

  1987年,陈桂均出生在巴州区鼎山镇一个农村家庭。家乡有许多人会在自家屋檐挂两箱蜂桶,以养蜂作为副业,陈桂均家也不例外。

  家中有一本《养蜂手册》,是陈桂均的父亲在1983年购买的,这本书成为了陈桂均的童年读物。长期受到家人的熏陶,15岁那年,陈桂均决定留在家乡跟父亲一起养蜂。

陈桂均的《养蜂手册》

  “那会儿很多人笑话我们,因为当时老家还没有人专门养蜂。”顶着亲戚邻居的议论,陈桂均父子借了4000块钱开启了养蜂事业。

  蜂种在巴中是非常宝贵的,由于本土蜂种数量少,陈桂均花了3000块引进了云南蜂种,没想到外来的蜜蜂不仅采不到蜜,还经常飞走。“当时心都凉了半截,我意识到这几千块钱基本就打水漂了。”

  基于对养蜂技术的自信,陈桂均父子没有一蹶不振,很快他们便重振旗鼓,开始研究本土蜜蜂养殖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他们终于迎来了第一次大丰收。“那年采了5000斤蜂蜜,直接把我们前期借的钱全部还上了!”

陈桂均查看蜜蜂

  长期在农村养蜂,陈桂均父子采的数千斤的蜂蜜几乎都卖给了蜂蜜采购中间商,由中间商转手出口到国外。但作为一名养蜂人,中间商口中的“不管好坏都是一个价”让陈桂均深受打击。

  “我们蜂农一心想采出更好的蜜,但是产量和质量很难兼顾。”既然从收购源头就不是以优质优价为标准,不如自己来做优质蜂蜜市场。

  从蜂农到一个以成熟原蜜为市场的生意人,在当时是一件很超前的事情,陈桂均从中感受到了莫大的成就感。“我不仅把自己的蜂蜜卖出去了,还把其他人的蜂蜜也卖出去了。”

  产业升级 带动村民增收

  自产量提升后,陈桂均不断扩大蜂业养殖规模,并开始探索新的养蜂模式——合作社。在陈桂均的宣传下,许多村民加入合作社开始养蜂。

  “我们合作社早期有两种人,一种是蜜蜂养多了卖不出蜂蜜的人,一种是想养蜜蜂但没有技术的人。”陈桂均在合作社帮村民们销售蜂蜜,又担任“野生师傅”给大家传授养蜂技术。

  据陈桂均计算,一箱中蜂可年产10—20公斤蜂蜜,单价为每公斤200—300元,每箱蜂的产值为2000元以上,蜂农养5箱蜂年增收就能达到1万元。这让他开始思考,如果有更多的人养蜂,是否就能让更多人赚钱。

  随着蜂业规模的扩大,陈桂均再次转型,以蜂业公司的名义对接村集体,再由村集体作为中间人对接农户。“这几年我们发展了5个村集体产业,每个基地一般是200箱蜂箱,一个基地的蜂蜜年产量能达到5000到8000斤。”

三江养蜂基地

  在陈桂均看来,巴中的山水资源非常适合发展蜂业,但是许多村民没有本钱也没有养蜂技术,所以他去做资产和收益保值和效益分红,既能保证村集体的发展和村民的收入,又能在当地形成一个新的产业。

  因为自己的公司在巴中的农业企业中销量领先,所以在经营自己蜂业产业的同时,他也开始帮助家乡其他农产品解决销路。“去年我们帮南江翡翠米卖了40多吨。”

  互联网+农业 不只是兴趣电商

  2019年,陈桂均入围“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成为“带头人”后,陈桂均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蜂业领域目前还是以中老年人为主,作为青年创业者,我需要承担更多的行业责任,推动行业发展。”

  2020年6月,陈桂均受聘于中国慈善联合会、清华大学等机构联合发起的新农人综合赋能公益平台项目——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成为该项目的特聘讲师。“我一个没读过大学的人,居然能拿到清华大学给的聘书,我就在想,凭什么是我?”

  为了上课效果,陈桂均做了精美的PPT。但是纸上谈兵终觉浅,一个新的计划在陈桂均脑海中萌芽。

  “我想起从小看的那本《养蜂手册》,如果我把这本书的文字都拍成视频,其他人学习的时候肯定能更容易理解。”于是陈桂均开始招募团队拍摄视频课。

  针对短视频时代的特性,陈桂均注册了一个抖音账号,发布一些蜂业知识的同时,出售自己拍摄的技术教学课程。“我想要成为蜂业领域的罗永浩,做蜂业领域的知识服务商。”

  此外,依托互联网的发展,陈桂均还研发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养蜂监测分析管理系统”等一系列物联网养蜂技术,并申请了22个技术专利。“我们虽然在小城市创业,但是要以全国甚至世界的蜂业发展趋势看问题,引领产业的发展革新。”

  下一步,陈桂均将筹备建立巴中蜂业协会和养蜂培训学校,组建土专家和技术带头人团队,为巴中培养更多的蜂业带头人。

  记者手记:作为“新农人”,陈桂均“新”在何处

  陈桂均不是第一个将农业与互联网结合的人,但大多数人是选择将农产品推入互联网,利用电商、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售卖农产品实现盈利。而陈桂均不仅推出了他的农产品,还将他脑子里的农业知识技能也推进了互联网,探索一条新的“农业+互联网”的道路。

  陈桂均选择的道路其实并不算特殊,甚至许多人可以借鉴他的发展方向。但他的成功其实不只是因为一路上的选择,而是由他专业的蜂业知识技术、不断学习拓展的眼界、遇到失利不放弃的坚持共同造就的。

  此外,陈桂均的选择也面临着一些困境,比如缺乏专业的年轻人才。当然,这也是整个巴中互联网面临的困境,巴中各界都应该思考,这座城市该如何留住年轻人才,为行业拓宽发展道路,点亮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