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要闻

扬帆远航正当时 凝心聚力谱新篇 巴中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崛起

来源:巴中日报 陈俊吉 2022-11-02 10:29

  秦巴无闲草,遍地皆灵药。我市素有“四川盆地北缘山区重要生物基因库和天然药库”美称,境内生长2400余种中药材,是全国道地药材主产区,多个品种核心成分含量高于药典标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落实国家“中医药振兴发展”战略部署,以四川建设“中医药强省”为契机,我市加快推进以中医药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市第五次党代会明确培育壮大以中医药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为全市“1+3”主导产业之一,同时成立生物医药产业链推进小组,制定出台中医药十年发展规划、生物医药五年行动计划、大品种培育、林草中药材种植方案等政策文件,全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

  积厚成势

  全面夯实生物医药发展基础

  这两天,在巴州区平梁镇相坪村,漫山遍野的枳壳树迎着暖阳“舒展”自己的“身肢”。在中药材产业园里,业主邓良家正带领着村民们忙着除草治虫,在深秋的暖阳里,少了点夏日的匆忙,多了点秋日的悠闲。

  “老岳,你来看看这边是不是有虫害了?”邓良家看到一颗枳壳树上似乎遭了虫害,连忙叫农技员过来辨认,确认后赶忙告诉大家该如何处理。“治理虫害时要下午打农药,上午打农药由于气温高容易挥发不易吸收,同时打药时要把整棵树里外喷完。”

  “种植枳壳树除了要注意防虫之外,还要特别注意防病,因为一旦有病害不及时治理的话,很快就会传染一大片。”邓良家介绍,他种植的枳壳树是改良品种,有生长快、结果多的特点,所以在种植技术上狠下功夫,产量才会更好,品质才会更高,销路就不用愁。现在全国各地都有订单,加上各地都在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等全部挂果了,收入就会更高。

  “我们村除了发展枳壳1200亩外,还建有30万株枳壳育苗基地,枳壳园套种姜黄200亩、油菜400亩。”相坪村村支部书记杨本文告诉记者,相坪村立足自身实际,引进业主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明年,我们准备再发展50亩中药材。”

  除了像相坪村这样“单打独斗”之外,我市还加大推进中医药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由“单打独斗”转变为“合力出击”。

  近日,在巴州区水宁寺镇龙台村,枳壳树长势正旺,每根枝条上都挂满了绿油油的果实,树下套种土豆,枳壳产业园与村里的新居一起勾画出一幅田园画卷。

  “我们主要是突出一个‘枳壳+’中药材功能。”据巴州区中医药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张乐君介绍,他们在龙台村推进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机的“五良”有机融合,推广“智能信息+绿色生物+高效工程”集成技术,采取“国有企业+村集体+”的带农联农机制,建成“枳壳+土豆”“枳壳+大豆”等“药粮、药蔬”种植基地2000亩,综合产值达400余万元以上,带动农户实现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龙台村也属于我们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的一部分。”张乐君说,巴州区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系2021年度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覆盖清江、大和、水宁寺、曾口4个乡镇32个行政村。“我们采取‘药药、药果、药粮’套作模式,致力园区、社区、景区‘三区’同建,突出链式发展,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业主79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家,村股份经济联合社6个,建成中药材初加工厂4个、精深加工厂1个,发展‘枳壳+’产业1.8万亩。”

  同时,他们还聘请省农科院、省中医科学院有关专家开展园区建设研究及中药材产品提取物研发,引进七彩林科开展中药材基因组培及药理性研发,建成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1个、“五良”配套核心示范园1个、中药材种植信息监测站1个。“我们还坚持种养循环,依托温氏集团建成年产10万头仔猪繁育场1个,推广‘畜—沼—药’生态农业模式,实施有机肥替代工程,建成1000亩水肥一体化示范园区1个,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构建种养循环、生态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张乐君说,目前规划到2023年建成以枳壳为主导产业的中药材园区2.8万亩,全面建成投产后,可辐射带动农户1.9万余户,年人均增收5300元以上。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种植中药材70多万亩,种植规模稳居全省第一,建成中药材良种良繁基地5个、万亩示范片5个、百里产业走廊1个,打造国、省现代中药材园区各1个,市级现代中药材园区11个,配套建设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场所65处,开展中药材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示范试点,初步形成“一县一品”产业发展布局。巴州区、南江县入列全省中药材重点县,巴州区、平昌县创建成为国家级、省级中药材溯源试点县和四川省中医药产业示范县。

  内育外引

  全面升级生物医药产业链

  这两天,在巴中经开区四川国药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生产设备正在高速运转,工人师傅们开足马力,打包、分拣,装车、运输产品,现场一片繁忙。

  四川国药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坐落于巴中经开区五谷社区,总投资2.3亿元,主要生产中药配方颗粒,目前可生产品种达500多种。“我们公司经过考察,巴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良的发展环境,同时巴中市委给了我们很多优惠政策,为我们企业提供全流程精准化服务,切实帮助我们解决在不同环节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优化了企业发展环境,于是2016年,我们决定在巴中经开区投资兴业。”四川国药开江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吉东表示。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产业发展引擎来抓,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把创建“全省最优、全国一流”营商环境作为“1号工程”,率先建立“好差评”和市县领导挂联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度,推行“巴中跑团”,推出“1+6”稳增长系列政策,出台生物医药扶持措施,建立产业基金和中医药贷,产业扶持资金最高上亿元,并开展企业诉求“动态清零”行动,荣获“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

  除了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我市还坚持培育壮大智康、百顺药业等大批生物医药重点龙头企业,生产中药饮片、中成药和配方颗粒、精制饮片等新型产品上千种,解毒降脂片等优质产品投产,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深化政企、院企合作,加快产品研发,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重点科研院校开展战略合作,研发杜仲、黄精、金银花、青钱柳、天麻、银耳等系列衍生产品,产业价值链全面升级。

  随着“巴中产”“巴中造”的生物医药金字招牌不断擦亮,秦巴山区中药材交易市场、重点生物医药实验室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道地药材产业发展联盟,开展“成渝双圈”“金华巴中”等交流合作,推进川渝中医药一体化发展。组织承办以川药为主体的全省现代农业园区现场会,开展秦巴地区“道地药材”产业研讨,参加省内外各类中医药展博展销活动。全力求解健康“最大公约数”,“药、医、文、旅、养”延链融合加快推进,一大批中医药大健康产品走出巴中,走出四川,走出国门,巴中生物医药正以矫健的步伐走向世界。

  潮平岸阔催人进,乘势扬帆正当时。展望未来,我市将继续抢抓政策机遇,紧扣“三市两地一枢纽”发展定位,立足市“1+3”和县(区)“1+1”产业发展布局,培育壮大以生产、加工、销售、医养、医药全链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在这1.2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幅以中医药、生物制药等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画卷正在巴中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