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市川陕苏区王坪旅游区文化旅游融合建设项目、川陕苏区王坪景区红色文化展示利用项目、平昌县白衣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性开发项目等3个文旅项目获评“四川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项目”。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这三个项目是怎么融合的,又是怎么激活当地旅游要素,带动当地发展的?记者前往项目实地采访,一探究竟。
红色+旅游
王坪景区别样红
11月16日,温暖的阳光照射着大地,记者来到川陕苏区王坪旅游区文化旅游融合建设项目、川陕苏区王坪景区红色文化展示利用项目的实施地点——川陕苏区王坪旅游区。
经铁血丹心广场沿着千秋大道拾级而上,讲解员正轻声为前来瞻仰的游客介绍这座80多年前红军战士亲手为战友修建的陵园的昨天和今天,341步青石板梯步仿佛见证了整个景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脚印。
据了解,川陕苏区王坪旅游区文化旅游融合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千秋大道文化和景观提升、总医院旧址群保护性修缮、红军街街道建筑风貌提升、文化景观提升、业态引入、国防教育基地、中医药博览园、王坪新村业态提升、碑坡古道提升等,在项目建设中,通过基础设施改造、风貌整治等,极大改变了城区风貌,提升了群众幸福感。
“王坪新村洁白而整齐的房屋,掩映在树林中,加上景区的庄严,仿佛是一次心灵净化之旅。”前来瞻仰的游客黄志豪说。
红色是“底色”也是“振兴色”。为什么川陕苏区王坪景区红色文化展示利用项目能够被评为“四川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项目”?
在今年暑期开始的时候,川陕苏区王坪综合实践教育营地2023战地烽火铁血军事夏令营正式开营,首批54名学生在这里开展为期一周的爱国主义主题研学、红色军事夏令营活动。
红色夏令营只是该景区文旅融合的一个缩影。据通江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川陕苏区革命根据地以红色文化为核心,有效整合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提升红色文化内涵,开发红色文创产品、红色研学活动、红色文化体验活动,建设川陕苏区廉政工作陈列馆,打造廉政教育基地等特色鲜明的系列旅游产品,完善多元旅游产品体系,打造红色文化精品旅游目的地,推动旅游业成为通江县的先导产业和战略性支柱产业。
说起文旅融合带来的变化,王坪村党委书记殷雄最有发言权。“日益蓬勃的红色旅游正成为村民们的幸福产业,现在很少有人外出务工了,村里也更热闹了!”。
保护+开发
白衣古镇焕新彩
白衣古镇,悠悠河水绕镇而过。白衣始建于秦汉,是古柳州城遗址,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特色的古建筑群以及优美的生态环境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特别是古镇吴氏家训、孝廉文化更是影响深远,被世人所传唱。
青石小巷、青瓦屋面、残存的戏楼、斑驳的风火墙、旧损的百寿图……走进这里,一砖一瓦仿佛都在诉说着古镇的沧桑,同时也都成为历史的见证和今人目睹的历史文化亮点。
“白衣古镇以‘水乡古镇、士绅文化’为主题,通过对文物与历史建筑的修缮、复建,整治风貌不协调的建筑,保护古朴的历史环境氛围,再现白衣古镇完整历史风貌,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古镇。”白衣镇宣传委员付小娟介绍,为承接古镇文脉,古镇建设按照“造型不变、结构不变、材料不变、工艺不变”的理念,尽量保存白衣古镇的风貌遗迹,做到“留古、复古、仿古、用古”。
这也是平昌县白衣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性开发项目为何被评为“四川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项目”的原因。
就在今年9月29日,在平昌县白衣镇,一场“唱响柳州”民歌赛火热上演,一位位优秀民间艺术家纷纷登台演唱,引得台下观众阵阵欢呼。“我们专门过来看一看千年古镇的魅力,古建筑美轮美奂,各类活动丰富多彩,确实不虚此行。”来自成都的游客杨思然说。
“我们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着力破解现阶段古镇景区发展过程中突出的各类难点和‘痛点’,加快古镇核心区旅游设施提质升级。”白衣镇党委书记吴飞介绍,还以“景在古镇,游在白衣”为主题,深植白衣古镇核心定位,深挖白衣古镇文化旅游、仙鹤山庄休闲康养精品内涵,按照一体化发展的原则,规划串点成线、连线成网、经纬清楚的整体旅游体系,把古镇观光、研学体验、田园风光、健康养生、美食体验整体串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