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

巴中“两类指标”流转金额破100亿 促进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来源:巴中新闻网 李朝维 2021-10-13 16:05

  巴中新闻网10月13日讯(李朝维)近日,巴中市与四川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签订了869.2332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协议,协议金额2.6077亿元。至此,巴中市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简称“两类指标”)累计流转金额达101.51亿元。

  加快项目实施 保障指标产出

  自“十二五”初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巴中吸引多方资本参与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试点和土地综合整治“两类”项目,有效解决了地方财力不足的难题。目前,巴中共获批增减挂钩项目区426个,现已开工建设396个,投入资金103.1477亿,其中,已验收的224个项目区共产出节余指标2.69万亩,若批复项目全部实施后,预计还将产出结余指标约3万亩。共投资43.25亿元,完成土地整理项目344个,完成验收224个,取得新增耕地占补平衡指标17.35万亩。

  2019年,为保障“两类”项目顺利实施和加快指标产出,巴中市提出了金融部门支持“两类指标”预收购计划,并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巴中市分行达成融资合作协议,农发行巴中分行采取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方式,向巴中市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收购平台授信约30亿元,专项用于产出指标的收购。

  目前,通过指标收购平台,已拨付预收购资金近10亿元,为全市50余个项目提供了资金保障。通过实施“两类”项目,巴中已建成农民集中安置建新区2507个,新建农民新居43695套,安置人数21.84万人;新增耕地29.86万亩,硬化田间道路2872千米,修建生产路1764千米,有效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争取政策支持 拓展交易市场

  “以前,增减挂钩项目产出的结余指标只能在市域内流转使用,通过调查发现,由于项目能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居民参与的愿望十分强烈。”

  巴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何小兵介绍说,“巴中结余指标产出的潜力巨大,但城市建设所需指标十分有限。而成都等发达地区正好相反,城市建设指标十分紧缺。”

  为实现这种空间上的资源互补,2014年9月,巴中市争取原国土资源部出台了支持四川巴中市扶贫攻坚六条意见,允许巴中市“可在省内跨县、市开展增减挂钩”,打通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市流转关键环节。

  2016年3月1日,一场谈判在成都高新国际广场紧张进行,谈判内容就是巴中市向成都高新区流转的4500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价格。最终,双方以29.5万元每亩签订流转协议,一举给巴中带来了13亿扶贫资金用于农村基础配套实施建设,成都高新区也拓展了发展用地空间。巴中也成为全国第一个开展挂钩指标省域内跨市流转的地区。为进一步拓展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流转渠道,经巴中市多次汇报争取,2019年8月,自然资源部确定将巴中市南江县等4个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占补平衡指标1500亩纳入第一批全国统筹范围,交易单价15.6万元/亩,流转金额2.3792亿元。

  目前,巴中市与成都、眉山等2个市(州)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与成都、眉山、资阳等9个市(州)开展了“两类指标”,共计流转“两类指标”15.43万亩,流转金额101.51亿元,有力助推了巴中地方经济建设发展。

  管好用好收益 促进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目前,巴中“两类指标”流转已为地方财政归集到增值收益8.758亿元。若将能产出的指标全部流转回笼后,还将归集增值收益18亿元。

  用好收益的前提就是管理好指标流转资金。2017年,巴中相继出台《巴中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流转资金管理办法》和《巴中市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流转资金管理办法》,对指标流转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监管、会计核算等方面进行明确。并要求“两类指标”流转收益主要用于脱贫攻坚、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耕地保护、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公益服务、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等涉农领域。

  据了解,巴中在“两类”项目区实施的村社道路加宽,集中安置区的环境治理以及活动广场、卫生室、文化室、垃圾收运点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土整治项目移交后的管护等所需资金均来自于“两类指标”流转收益。同时,巴中市以国有企业为平台,建立全市统一的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收购(预收购)平台,统一了“两类”指标市域内收购价格。

  “当前,正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渡期,巴中将继续加大‘两类’项目实施力度,抢抓机遇,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拓展巴中市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向东部发达地区跨省域调剂使用渠道,力争巴中市增减挂钩结余指标能纳入全国统筹跨省调剂,为巴中促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战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效衔接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巴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何小兵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