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要闻

巴中:稳住经济底盘 守住民生底线

来源:巴中日报 何欢 2021-01-12 15:36

  走过极不平凡的2020年,巴中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承受了经济形势复杂带来的压力,应对了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

  面对多重任务叠加、多种挑战碰头的严峻形势,全市上下克难攻坚、砥砺奋进,GDP有望突破800亿元大关,49.9万贫困群众全部高质量脱贫,光雾山成功创建5A……稳住了经济基本面,守住了民生基本线。

  这一年来,我们在疫情冲击下响应快、在按下经济重启键中时机准,主要经济指标逐月回稳、逐季向好

  2020年初,疫情来袭,全市经济按下暂停键。时间就是生命!巴中与时间赛跑、与疫情赛跑,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面对疫情的严重冲击,巴中响应快、行动快。

  1月16日,全省发现首例输入性观察病例后,我市迅即研究部署全市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时间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部署,先后召开11次市委常委会会议、10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43次应急指挥部会议。市应急指挥部和各工作组密集发布通知、公告、通告,就纵深推进“三个全覆盖”排查、物资保障、公共场所管控、废弃口罩等特殊有害垃圾处置回收、暂停活禽活畜宰杀和交易、延迟非国有单位上班时间等作出规定,各项管控措施不断升级。

  各村庄、小区、超市、医院、单位、高速出口等地,逢车必查、逢疑必检、逢人必测,讲上级政策、发宣传资料、贴宣传标语、喷消毒药水、实时测量群众体温等,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了全市各个角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全市24例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

  巴中的快速响应,有力遏制住了疫情扩散蔓延势头,牢牢掌握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主动权制胜权,为全市加快恢复经济秩序、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战略主动。

  去年春节后,市委常委会科学研判疫情形势,周密落实防控措施,迅速部署各类企业复工复产。

  2020年2月17日起,市委书记罗增斌先后深入巴州区、经开区、恩阳区、平昌县、南江县督导调研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强调在确保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加快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经济平稳运行,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市长何平召开专题会,研究全市一二三产业复工促产工作,要求加快推动企业项目复工复产复业,在防疫物资、交通运输、要素供给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全力以赴促进经济社会事业有序健康发展。

  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我市印发《关于疫情防控期间有序组织重点项目开工复工确保项目投资平稳运行的通知》,要求全市一季度开工率要达到75%的目标;出台《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的八条措施》,及时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困难;开展“一企一策”复工复产帮扶,“送政策、送物资”进园区、进企业活动,对全市318家规上企业进行全覆盖调研。

  四川胡婆婆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市第一批率先复工复产的工业企业。“企业复工复产中,政府部门给了我们亲人般的关心和帮助。”四川胡婆婆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一负责人告诉记者,从防疫到招工、再到协调标准化厂房等,没有政府部门的帮忙,企业复工复产至少要延后半个月。

  通过抓早、抓细、抓实,巴中工业企业复工交出靓丽答卷:去年2月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全面复工复产。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市突出做好稳就业保市场主题,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助力农民工返岗,支持和规范临时占道经营、户外摆摊设点,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口、新增市场主体、新登记企业分别同比增长9.8%、10.1%、27.7%。

  实体经济加快发展。牢牢稳住农业基本盘,新增特色农业产业基地13.75万亩,南江黄羊—金银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成功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体系;工业投资增速前6个月居全省第1,前10个月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4%、超全省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召开全市服务业发展大会,整合1665万元财政资金促进消费,承办全省十一届(夏季)乡村旅游文化节,光雾山成功创建5A级景区。

  保市场主体,打出组合拳。全面落实更大力度减税降费政策,减免各项税费近20亿元,增长5.3%;收集全市中小企业融资需求241条,涉及金额31.3亿元,及时解决企业贷款中的新增问题,通过利率优惠和费用减免等措施,累计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97.61万元,减免贷款逾期罚息65.64万元;落实阶段性免征中小微企业的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部分政策,去年2至6月累计减免企业社保费负担3.15亿元。

  春播其种,秋获其实。2020年全市牢牢抓住“稳”和“保”,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来之不易的成绩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的生动写照。

  这一年来,我们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力实施“重大项目推进年”部署,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客观审视巴中,近年来,在中央、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老区人民苦干实干、艰苦奋斗,推动巴中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但发展滞后、发展不足的基本市情没有改变,仍然是全省发展最不平衡最不充分的区域之一,迫切需要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带动支撑。

  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支持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的巴中,建设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成渝地区绿色产品供给地和产业协作配套基地。

  抢抓机遇、加快融入这一国家战略,助力成渝地区北翼振兴,是巴中必须肩负的发展使命和责任担当,必将推动巴中加快深度融入区域经济大循环、主动脉,搭上国家战略“快车”,发挥比较优势,释放资源潜力,在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基础上,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随后,市委四届十次全会上对巴中加快融入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了部署,提出了“抢抓机遇、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加快发展”十六字基本思路。

  围绕基本思路,我市先后组织党政代表团赴重庆市对接考察,与重庆市发改委、江北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开展产品推介、旅游推广、招商引资、人才交流等活动100余场次;持续深化成巴协作,引进在蓉企业投资合作项目27个、投资42.2亿元。

  一方面向上积极争取政策,抢抓机遇,一方面吹响“重大项目推进年”号角,按下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快进键”。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各类项目在巴中大地上“遍地开花”。

  2020年11月27日,恩阳区文治街道元窝社区温家坝,寒霜凝结的场地上,挖掘机、推土机碾碎了这份寒冷,全省2020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巴中分会场活动在这里举行。

  此次巴中集中开工重大项目共105个,总投资285.1亿元。这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抓项目抓投资重大决策部署,实施“重大项目推进年”的又一重大成果。

  在此次集中开工仪式上,巴中临港产业园项目格外引人注目。该项目预计投资35余亿元,从洽谈到落地,前后只用了2个月。

  恩阳临港产业园智能制造园区负责人严斌说,巴中的投资环境很好、交通十分便捷、服务保障也很到位,政府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让更多企业来到巴中。开工以后,智能制造园区将力争2021年6月底项目一期能够正式竣工投产,计划在五年之内达到税收约七千万元左右。

  如何增长投资量,主角又该怎样唱?去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抓项目抓投资重大决策部署,聚焦“重大项目推进年”主题,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支撑引领作用,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截至目前,巴中已累计开工重大项目4批次420个,其中省级重点项目开工率达100%,市级重点项目开工率98.8%、复工率100%。2020年1-10月,省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7.2亿元,投资完成率110%;299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52.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85.4%;70个挂牌推进项目完成投资224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83.3%。

  “去年来,巴中持续实施‘重大项目推进年’行动,严格执行‘1+4’项目工作机制,抢抓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十四五’规划编制等政策机遇,精准对接基础设施补短板、新基建、抗疫特别国债、政府专项债券等利好政策,做实做细做深项目包装储备工作,夯实巴中发展后劲。”市发改委项目管理协调科科长雒帅说。

  这一年来,我们扛牢政治责任,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信心和决心,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6月底剩下贫困人口除收入外其余指标要全面达标,目前只有100天左右的时间;7月开始国家脱贫攻坚普查,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全市上下务必集中力量、尽锐出战,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去年3月16日,我市召开全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议,安排部署最后也是最难的脱贫冲锋工作,此次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开至乡镇,村上的主要负责人也受邀参加。

  100天的时间,还剩下1942名贫困人口。短时间内要拿下这最难啃的硬骨头,没有回旋余地,必须决战决胜。

  较之前两年,绝对数量虽然不多,但脱贫难度却很大。1942名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上的就有574人,这些群众有的身患疾病,有的身体残疾没有劳动能力,有的遭受重大变故,是真正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脱贫攻坚决不能落下一户一人。1942名贫困人口之外,监测户、边缘户、临时困难户等三类群体也需要跟踪帮扶,加强风险管控,不能致贫返贫。

  怎么办,加上年初疫情影响,既要减少刚性支出,增加新近收入,也要做好兜底保障。

  通过“三个一批”稳定工资性收入。返岗就业一批。针对市外稳定务工春节返乡的贫困人口,在完成健康认证和联系核实用工企业后,统筹安排专车、专列、专机“点对点”一站式帮助20.8万贫困劳动力及时返岗就业。定点消纳一批。对有务工意向但无稳定就业岗位的贫困群众,采取市内企业岗位、项目工地岗位、产业发展岗位予以解决,全市70余个重大项目复工,268家市内企业吸纳1.6万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开发安置一批。新增开发疫情防控临时性公益岗位,精简申报材料、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审批流程,让4700余名就业困难贫困劳动力及时上岗。

  通过“三种方式”稳定经营性收入。增种增养。抢抓春耕生产时节,对有能力且愿意扩大生产规模的贫困户,因户制宜落实增种增养项目,“一对一”技术指导,全市较2019年新增种植面积12余万亩。卖种卖养。用活贫困村电商平台,建立“贫困户+商超+电商+新媒体”模式,统一采购扶贫对象生产物资进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商超,全市未发现贫困户因农产品积压滞销影响收入的情况。代种代养。对有产业发展意愿但无条件种养的贫困户,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采取土地流转、股份合作或代耕代种代养,全面盘活生产资料,按期向贫困户支付种植养殖分红,拓宽无劳动力、弱劳动力贫困人口增收渠道。

  通过“三维着力”确保措施落地见效。着力责任压实。建立辖区负总责、各部门分工配合工作机制,压紧乡镇党委书记承上启下抓落实“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着力政策供给。对受疫情影响生活困难的贫困人口,按照全市月最低工资标准80%给予2个月临时“兜底补贴”,全面落实外出务工人员交通补助政策。对吸纳因疫情无法返岗贫困劳动力的中小企业,按照1000元/人兑现吸纳就业补贴。着力服务优化。对受疫情影响的贫困家庭收入状况进行摸排分析,精准建立数据库。开展“春风行动暨东西部扶贫协作”线上招聘活动,为外出返岗贫困劳动力提供免费体检、证照办理、直达专车“一站式”服务,切实解决贫困户就业困扰。

  去年10月,剩余的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并通过验收。至此,全市五区县全部摘帽、69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累计减贫49.9万人,巴中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画上句号,老区人民祖祖辈辈的脱贫梦想即将变成现实,但巴中亦有“为之计深远”的战略目标,即聚焦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巩固脱贫成果,持续释放长效发展、同步振兴的新动能。

  “我们村是2016年退出的贫困村,对村里的贫困户要时时动态管理,算好收入账本,确保脱贫不返贫。”近日,巴州区曾口镇黄垭村里,村主任苟明聪正组织村民在药材园里进行冬管工作,他说,村里328户村民,贫困户占87户,虽然已经全部脱贫,但仍要精准施策,加大庭院经济、就近就业力度,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不断夯实脱贫支撑,在全面脱贫的基础上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制定《关于巩固脱贫成果十条措施》,将“四个不摘”细化为具体工作要求。及时召开全市脱贫攻坚后续工作专题会议,明确“十项”工作硬要求,市县乡村力量不减、焦点不散、重点不移,扶贫政策标准不变、项目不减、规模不压,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全员在岗到位,并继续聚焦脱贫攻坚暗访督查。

  这一年来,我们牢固树立越是后发地区越要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合作的理念,持续增强振兴发展动力活力

  2020年,是四川泰美克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巴中的第五年,公司产能也从2017年的5000片增至近2亿片。

  “我们和经开区相关部门联系非常密切,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电话就有专人上门协调。”四川泰美克科技有限公司巴中分厂厂长周志磊介绍,得益于巴中好的营商环境,公司加快发展、扩规模,产量预计在2019年基础上上升40%。

  2020年,我市“放管服”改革再升级,推进政务服务“好差评”和营商环境“好差评”两评合一,为企业创建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公平惠企的市场环境、优惠开放的投资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亲商重商的社会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2020年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全面完成之年,也是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夺取决定性成果的一年。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向改革创新要生产力。一系列重点环节领域改革举措的稳步实施,持续推动巴中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赢得了主动和优势。

  2020年以来,我市14项国家级改革试点、8项省级改革试点完成年度任务;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方面,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新组建的四大国有企业集团挂牌运营,制定出台国资监管权责清单,国有企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扎实推进农村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取得突破,新增2项国家级改革任务和1项省级试点。持续做大巴中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基金,年内向16家企业投放11.2亿元、累计24.05亿元。

  市委在推进全面改革创新过程中,既遵从顶层设计,又注重结合实际大胆创新,举办“院士专家巴中行”活动,推动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院所与我市科技企业达成45项合作协议。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平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有序推进,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众创空间、引才引智示苑基地等创新平台6个、总量达到29个。加强创新主体培育,新增国药天江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同比增长2.1倍,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0家、同比增长30%,七彩林科成功备案为全省首批、川东北经济区首家省级“瞪羚企业”。深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实施“巴山优才计划”,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331人,赴外引才连续三年创历史新商、累计1280人。

  如果说过去一年,改革创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活力,那么持续扩大开放合作则是城市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年终岁末之际,鼓舞人心的好消息接踵而至——

  2020年12月25日,国家文旅部正式确定光雾山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对外贸易逆势增长,预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7亿元、同比增长12.5%。

  创新开展网络招商、云端签约,积极参加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活动预计全年新引进招商引资项目260个、到位资金560亿元。

  ……

  “市委四届五次全会以来,我们把大力推进开放合作作为强化‘六个推进’战略举措之一,积极融入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全力打造开放合作平台,深入推进重点协作机制,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合作格局基本形成。”去年5月14日,市委书记罗增斌在“促进开放合作暨重大项目推进”专题协商会议中,对巴中开放合作再次提出要求,开放合作的诚意更浓,措施更实,力度更大。

  走出去,一年里,市委主要领导招商足迹走遍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西安……瞄准港澳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成渝西等重点区域,深度对接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和川渝、川浙、川粤、川港等合作机遇,承接产业转移。北上南下、舟车劳顿,抢时间、抓主动。

  走出去,一年来,一支招商干部队伍“永在路上、永在奔跑、分秒必争”,渝洽会、知名企业四川行……借力国家、省级重大开放平台,巴中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如今,重商亲商、扩大开放、优化环境、共谋发展,已成为巴中的共识。今日之巴中,正乘着新一轮发展的东风,走向更高更远更光明的未来。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时间的指针走向2021,在刚召开不久的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上,“中央、省委明确支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巴中有望纳入全国革命老区核心城市高质量发展试点”再一次成为与会代表笔尖上的热词。

  一以贯之,站在新的起点上,全市上下将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集聚到改革发展的整体合力上来,驾驶“巴中号”战舰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原标题:稳住经济底盘 守住民生底线